close

今年的生日,我和家人度過非常平靜的一天。

沒有蛋糕,沒有禮物,也沒有平常覺得生日應該出現的大餐。
但是覺得很舒服。

對於每次有人幫我慶祝,我總是覺得又驚又喜,卻又有說不出的惆悵。
收下了那些禮物,不代表我們在明年的同一個時候還能見面。
也不代表友誼或愛情能長存。
禮物原本代表著內心的祝福,後來變成一種交際用的社會規範。
[如果什麼都沒得到,也就沒什麼好失去的]也變成我的一種哲學。


這半年我試著從別人的角度來看[別人會怎麼看我]和[我應該跟別人保持多少距離]這兩件事情。
慢慢的不再用[一廂情願]的角度來詮釋別人心裡的想法。
我想是在內心最大的改變吧。



開始跟很多留學後回來的人一樣,看著自己的國家陳腐但是不願意改變的地方覺得不耐煩。
我想起來一個我小時候的故事:我曾經跟一個朋友說,有一家的牛肉麵很好吃,有空我們可以去吃。結果她跟我說她不要去吃,我問她為什麼,她說,自從她有一次吃過一碗很好吃的牛肉麵之後,再也沒有吃過比它更好吃的。
我還覺得她很驕傲,不願意嘗試新的東西。
但是現在想想,有沒有可能真的是她已經吃過很好吃的牛肉麵,也試著找過很多次比那碗更好吃的牛肉麵都失敗了,她才會不願意再做嘗試。
就像我看過東京,再回來台北,台北的一切就不一樣了。
之前覺得,如果有很多留學生回來可以把自己國家變的更好這種想法,我也覺得真的是太天真了。
因為所有的建設都來自於人,如果大部分人都維持原來的思想,沒辦法導正到合理的地方。留學只會是個人開眼界的一種方法而已。



23.4歲的時候,我老想著要跟一個適合婚姻,會讓家人幸福的男生結婚。
一直到27歲,我都這樣想。
而且非常著急,因為如果不快一點我會沒辦法在28歲或30歲或任何一個我想嫁人的時間點結婚。
最近也開始覺得這種想法很可笑。
年輕應該多玩玩的時候,結果對待每一個人都很認真。
到了28歲應該要認真考慮的時候,卻因為挫折感,開始覺得:交往看看,不合也沒辦法。頂多這輩子就是不嫁而已。
開始計畫自己的未來,所有跟人際關係有關的事都被排到第二順位。
覺得開始有比較充裕的經濟能力請家人或朋友吃飯感覺很好。
我以為我到了28歲的時候會很緊張自己嫁不掉,沒想到我竟然是放棄了。
覺得注意自己本身的才華比較重要。
要當獨身老人,也要有經濟實力才可以。



算算今年是我離家第10年。
別人對我的傷害,我對人家的傷害,很多細節我已經記不太清楚。
留下的是對人生新的領悟。

 

希望接下來的10年,我也可以像這樣有自信,勇敢走自己的路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oda1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